一、地產業發展的簡要回顧 536政府收到申請,若果有關提價合乎政府估計的市場價格之十成(後降至八成),就會將該地塊按規定「勾出」,並在規定期限內組織其招標拍賣,公眾拍賣會上價高者得,提出勾地者必須參與該次競價,但其報價不得低於它申請時的底價。3.5 地產業市場結構的寡頭壟斷性 5601.1 1953年聖誕前夕的「石硤尾大火」 184直至1981年,中英雙方有關香港問題談判,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對香港行使主權,令港人出現信心危機。4.3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:規劃諮詢與建設發展 4232.5 恒隆/淘大:穩中求勝 2763.4 地產市場的投機性與週期性 5587.6 瑞安集團:闖出「新天地」 516到2010年代,香港住宅樓價和租金屢創新高,引起強烈民怨。二戰後至1960年代2.10 置地:「地產皇冠明珠」失色 2902.2 「維多利亞城」的拓展和「四環九約」 18一年內,香港樓價下跌六成。
至1984年9月,《中英聯合聲明》發表,聲明在「一國兩制」的原則下,中國政府會確保其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,香港奉行的資本主義制度、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可以維持「五十年不變」。後來市民信心漸漸回升,樓市慢慢再度復甦。[9]。另外《中英聯合聲明》限制每年香港土地供應不得多於50公頃,令地本身已經少的土地供應更少,直接把香港樓價推上新高。前言2.2 回歸市場:停建居屋、公屋放緩發展(2002-2012年) 390一、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的地產熱潮 108三、戰後主要的地產發展商 761970年代初,大批地產公司紛紛藉此牛市時機掛牌上市籌集大量資金發展業務。此時持香港工商持續增長,成為現戰後以來空前的繁榮。三、新興地產集團的崛起 133三、市區重建:市建局的策略與發展 399在住宅以面積計價格大升而買家購買力有限的環境下,發展商興建實用面積少於200平方英尺的特小住宅單位(「納米樓」)開始成為趨勢。
樂風集團夥新加坡SC Capital Partners收購鴨脷洲舊樓 涉資4.18億
6.5 劉鑾雄家族/華人置業:「銅鑼灣舖王」 4933.4 合和實業:興建灣仔合和中心 1412002年,政府推出「孫九招」,不再興建新的居者有其屋住宅,並減少供應。由2003年起,香港樓市持續上升5年。英國人於1841年6月7日便公報公開發售(批地)土地並於同月14日由海軍上將Admiral Sir Charles Elliot於澳門成功拍出404幅土地。而由於土地全部屬於政府(英國皇室),政府作為一個壟斷的供應者,為提高土地價格,維護自己利益,限量賣地成為了政府最理性的行為,而這就是高地價政策的開始。[6]2.4 早期城市規劃和對土地發展的管制 25因此香港政府出於人道理由與社會安定,於1950年成立之香港模範屋宇會提供土地。1954年開始大量興建徙置區。歷史附錄8.1 中資地產集團在香港的發展 520前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在2017年指出香港的房屋問題已到了「禍延三代」的地步。1.3 長遠房屋策略白皮書:《建屋安民:邁向21世紀》 316鳴謝踏入二十世紀,於四十年代後期開始由此中國大陸的戰亂與動盪,大量內地居民湧來香港,香港人口急速膨脹,由1946年的60萬,於1949年激增至186萬,到1959年更超過了300萬,人口的急劇增加使居住成為當時社會經濟中一個嚴重問題。在港九各地,到處出現一些簡陋的木屋。6.2 太古地產:分拆上市,拓展內地市場 4834.1 早期華商在地產業的發展態勢 36二、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中的地產繁榮 68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