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
一、市場格局演變
香港外賣市場曾長期由Foodpanda和Deliveroo(戶戶送)雙雄壟斷,但2023年美團旗下KeeTa進入後打破這一局面。至2024年一季度,KeeTa以44%市占率躍居第一,Foodpanda和Deliveroo分別占35%和21%。隨後,Deliveroo因持續虧損、策略“水土不服”于2024年4月退出香港市場,目前市場形成KeeTa與Foodpanda兩强爭霸的格局。
二、平臺特性與策略對比
KeeTa:效率與低價驅動的“破局者”
市場策略:沿用美團內地“燒錢換增長”模式,初期推出“十億激賞”新用戶補貼(如300港元優惠券)、騎手高額獎勵(完成目標單量可獲2500港元)及低運費政策。
履約優勢:香港消委會測評顯示其準時率100%,平均送餐時間23分鐘(比Deliveroo快55分鐘),平臺費和運費均低于同業。
品類拓展:從餐飲延伸至便利店商品(如7-11熱食、零食),幷計劃擴展非餐品類,複製內地“即時零售”模式。
Foodpanda:老牌巨頭的調整與挑戰
歷史地位:2014年入港,曾長期占據市場主導地位,但因獨家合作條款限制商家多平臺合作,被香港競爭事務委員會調查後調整策略。
現存問題:消委會測評中遲到率最高(56次測試中遲到4次,最長延誤19分鐘),配送效率與成本控制不及KeeTa。
應對措施:通過傭金優惠保留商家資源,但用戶習慣(配送費高、等待時間長)仍是其增長瓶頸。
Deliveroo(戶戶送):策略失誤致退出市場
退出原因:運營成本高企,香港業務僅占全球交易額5%且持續虧損;沿用歐洲策略導致“水土不服”,如配送效率低、未能適應本地低價需求。
歷史表現:高峰時期市占率36%,但最終因難以平衡成本與用戶體驗退出。
三、用戶習慣與市場特殊性
香港外賣市場與內地差异顯著:
使用頻率低:堂食文化盛行,外賣滲透率不足10%。
配送成本高:平均運費達20港元,遠超內地(約3-5元人民幣)。
配送方式多元:騎手以步行、公共交通或摩托車爲主,缺乏電瓶車統一標準,效率受限。
四、競爭焦點與未來趨勢
效率與成本平衡:KeeTa通過算法優化和騎手激勵提升履約效率,Foodpanda需解决配送延遲問題以維持競爭力。
品類擴展:KeeTa布局“萬物皆可送”的即時零售,Foodpanda則需探索差异化服務(如高端餐飲或訂閱制優惠)。
監管環境:反壟斷調查促使平臺放弃獨家合作條款,中小商家合作自由度提升,但頭部平臺仍依賴規模效應。
五、總結
KeeTa憑藉低價補貼、高效履約及品類創新快速崛起,成爲香港外賣市場新主導者;Foodpanda面臨用戶留存與效率升級的雙重壓力;而Deliveroo的退出警示了本地化策略與成本控制的重要性。未來競爭將聚焦于如何以更低成本培育用戶習慣,幷拓展即時零售等新增長點。
Kommentarer